□東方今報首席記者 吳凈凈灌湯包的驕傲 懸如燈籠讓人想念學生時代在經歷了爭議纏身的第四集後,上周五《舌尖上的中國2》第五集迎來了好口碑大爆發。在這一集中,觀眾看著食材和香料跟隨著人類彙集、遷徙、演變和再生,美食和情感的完美交融引來共鳴無數——無論多麼驚心動魄的歷史進程,落在食物上,都是不露聲色的簡單。當然,對於河南觀眾來說,最欣喜的是,終於在片中看到了引以為傲的河南美食。人類活動促成了食物的相聚,食物的離合也在調動著人類的聚散,西方稱作命運,中國叫它緣分,當中國人的“心頭好”火鍋出現在這一集時,網友津津樂道於辣椒和花椒的跨洋相逢。只是,更多人第一次知道火鍋中的兩樣辣椒品種:重慶“朝天紅”和河南“新一代”,前者辣味最勁,後者富含辣紅素,賦予火鍋艷麗的色澤,“我還是頭一次知道重慶火鍋中也有河南辣椒的影子”。而不等河南的觀眾感嘆完,就看到了開封灌湯包。“那一刻,我又回想起去年9月的河南之旅,人均消滅兩籠灌湯小籠包的恐怖,好吃到口水狂流呀!而且每籠有8個啊!!!”當然,來過河南的這位網友印象深刻的小吃還有許昌的驢肉火燒。而更多到過開封的網友開始如數家珍話小吃:“我上學時在開封待了四年啊,看到這裡真是倍感親切。”當然,沒有吃過正宗開封灌湯包的網友則驚訝於其製作工序的精細,看似白菊懸如燈籠的灌湯包沒吃上,家在廣西的觀眾小伊乾脆下樓買了小籠包解饞。片兒湯和大盤雞都是無處不在的思鄉之情從人情世故來看食材的相逢,有的可以看作天作之合,有的是讓人動容的邂逅偶遇,鯉魚和焙面的相遇應該屬於後者,而這兩道菜相遇就成了豫菜十大名菜之一鯉魚焙面。在第五集中,這道河南名菜與西湖醋魚相逢。在外地網友看來,把魚和麵放在一起的吃法十分獨特,從鏡頭裡,可以看到鯉魚燒得色澤棗紅,軟嫩鮮香,而焙面則細如髮絲,蓬鬆酥脆。“看上去就讓人食指大動,端午節小長假,我一定要去趟開封。”正如開封灌湯包的發展一樣,食物隨著人口的遷徙,在各個地方落地生根,中原文化的厚重也體現在那些具有中原特色的各地美食中。看這一集時,對於外地觀眾來說是垂涎欲滴的誘惑,而對於河南觀眾來說,不管是片兒湯還是大盤雞,無處不在的中原特色,是熱淚盈眶的思鄉之情。
  相逢的回歸美食與情懷的完美結合
  “這集拍得有水準,有美食有情感,銜接得很自然,回味無窮。”節目剛剛播完,對於第五集的盛贊就洶涌來襲,尤其是經歷了對《家常》的集體失望,網友自嘲“心情如同坐過山車一般”,“敘事真實,將美食與故事融合得恰到好處。充分闡明瞭漂泊與融合、他鄉與故鄉、發展與堅持這三對矛盾之間的對立與統一。終於找回了‘舌尖’這個中國紀錄片第一品牌應有的品質與感覺。所以說為了迎合某些品位做出來的假大空、好故事,觀眾會say NO!”很多人在感受美食之餘,也收穫了感動。網友藍蘇小姐說:“人間百態都融合在這美食里,饞嘴之餘還有滿滿的感動!作為火鍋星人,得去趟重慶!”網友錦程芮苑也給出了超高評價:“這集是第二季迄今為止我最喜歡的一集。相逢團圓的故事穿插得恰到好處,食物是思念最好的載體,味蕾是移動的鄉愁。”於是,很多網友開始為這集的導演點贊,網友百羊凶甚至說:“他拯救了整個舌尖系列。看河南大媽抻面看得好感人,讓我又找回當年一邊複習一邊用吃泡麵的時間看‘舌尖1’的那個我,觸動海外人的就是說不清的游子心。”這話網友進擊蒜頭醬十分贊同:“美食讓我們相逢。中國的飲食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想起家鄉的味道,就是想家。不管你走到哪裡,家鄉的味道是忘不了的。”
  一個吃貨鐵粉的感言它開頭就讓人熱淚盈眶
  鄭州姑娘“翠羽黃衫”對《舌尖上的中國》是每周必追:“就在我對第四集不耐而絕望的時候,第五集像一顆重磅炸彈瞬間把我秒成齏粉。不誇張地講,它一反第一季每集末尾讓人落淚的綜述,開頭就讓我熱淚盈眶。”她毫不吝嗇對這一集的贊美:“整集感情充沛,跌宕起伏,一如它所描述的汁液飽滿、口感層次豐富的美食。我眼含熱淚看完了這一集,不時暫停記下碰觸人心的金句。”除了河南的灌湯包,對臺灣那段的描述也讓她頗有共鳴:“也許因為我剛游歷過寶島,感觸尤其深刻。”在她看來,第二季的質量有起有伏,但她仍會抱著期望看下去,因為“‘舌尖’哪裡是一部美食紀錄片,它分明是一部借美食來表達中國人精神家園和心靈故鄉的愛國主義教育片。那些美食,是大自然對這個勤勞智慧的民族最慷慨豐厚的饋贈”。一鍵分享到【網絡編輯:鄭國鋒】【打印】【頂部】【關閉】
     (原標題:一片點贊 饞嘴之餘有滿滿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a60radqc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